从演员到策划人 《WM.我们》帮濮存昕“变身”

     本剧用四季来表示不同的历史时期,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经历的不同命运:既有对人生际遇的重新选择,又或矛盾挣扎与经历后的困惑;面对未来,大家有些许茫然,些许思索……关于剧名,原本打算叫《我们》,后来觉得“我们”没头没尾的不合适,就在前加了“WM”,这不仅是“我们”的拼音缩写,还代表着两个倒立直立的人,象征着人的倒置和复归。

  23年前《WM.我们》曾在当时的戏剧评论界引起过轩然大波。多位资深戏剧评论家纷纷表示“像这样奇妙的话剧是世界独一份”(童道明)、“使日常的生活场景获得了独特的戏剧意味”(林克欢),“以中国戏剧史上罕见的荒诞‘镇’住了所有的目击者”(孔庆东)。
 
 
 
当时北京人艺的院长曹禺先生也对《WM.我们》加以肯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童道明更是直接赞叹:“王贵不是国粹派。他有世界的眼光,也有现代的意识。他有汲取多种艺术营养、建立自己的演剧体系的雄心壮志。我觉得,他仿佛是想把中国传统中戏曲的假定性当作一个杠杆,把话剧舞台翻个个儿,从而重新给我们建造他的更新、更美、更灵活的话剧舞台。”

谈到今年这次重排,导演王贵很感慨:“这是我守护了23年的戏,但是到今天我已经对人物有了新的理解与目标。与以前不同,这次的重排增加了更多人性的成分,人物性格也更加复杂,并有了现代意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但是仍然会被以鼓手和键盘为代表的更新的一代人代替。新的目标是表现一代青年在艰苦的岁月中心灵的相互净化。”

  本剧的艺术总监林兆华在谈到《WM.我们》的演出时,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做一个年轻人的戏,去怀念那个时代,去纪念那个时代……”

  此次《WM.我们》重排能否重现知青时代的气氛,这对于这些青年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没有经历过那段生活,或者说无法体验那种生活状态的他们,怎么样拉近他们与角色的距离也是工作室这次重排该剧的一个工作重点。当年的老演员都将以表演指导的身份来帮助这些年轻演员,让他们更好地接近角色,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那一代青年,演自己的生活;这一代青年,演知青的故事。戏中的演员们无论台词、肢体、舞蹈甚至口技都受到了严格的训练。

  虽是知青戏,演出时亦有电钢琴、架子鼓等时髦乐器来“加盟”,它们不仅作为整出戏的引线,导演更以此来推动表演节奏,带动观众情绪,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体验到酣畅淋漓的音乐快感。

  四十年后的青年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符号,有了自己的话语,有了自己的决定权,却依然和那个时代的青年一样,会徘徊忐忑,会对未来充满恐惧、奋斗和期待。在这个四十年后的纪念日推出话剧《WM•我们》,是给那个时代的一个纪念,也同时带给现代的人一种思考,对当下的人们讲一段过去的故事。

  本剧由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出品,于本月23号起在朝阳文化馆的彻-行动剧场演出,届时朝阳区文化馆还将配合推出以“知青时代”为主题的展览。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4283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