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总政话剧团精心打造、著名导演王延松执导、郭达、陈数(blog)等主演的曹禺经典话剧《日出》一经推出便备受瞩目。该剧自今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后,到目前为止已演出三十来场,除了北京,还到上海、广州、郑州、沈阳、武汉、南昌、合肥、深圳等各城市进行了巡演,受到高度好评。在结束新一轮全国巡演后,新版《日出》将再次回到北京人艺舞台,于11月27日至12月7日再演十场。
作为部队文艺团体,排演《日出》是总政话剧团一次突破性尝试。首先,这是该团自建团以来第一次排演曹禺剧作,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说:“排演曹禺的经典剧目是向大师致敬,经典剧目的深邃意义就在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能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时代相呼应的契合点。”其次,新版《日出》不仅邀请了著名导演王延松担任该剧导演,还特邀众多其他文艺团体的知名演员参与演出,这实现了总政话剧团迈向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另外,在《日出》上演期间,总政话剧团还邀请了众多戏剧专家和演艺明星前来观看,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蔡明(听歌 blog)、黄宏、崔健(听歌)、宁静、吕丽萍( blog)、孙海英、牛莉(blog)、瞿弦和、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blog)、斯琴高娃、江珊(听歌)、郭冬临、娄乃鸣、王姬、王奎荣、李法增等观看了演出,童道明、胡可( blog)等戏剧专家更是赞誉新版《日出》是“最接近文学原著”的再创作。
邀请这么多明星观看《日出》,对于总政话剧团来说,还有更深的意义。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对此表示:“总政话剧团这次以明星阵容排演经典名剧《日出》,应该说是一个部队文艺团体在文化市场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是在完成部队文工团任务和使命的前提下,面对文化市场做出的一次积极的调整。从5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至今,《日出》已经演了三十来场了,在北京和外地十来个城市巡演过。无论是与名导、明星的合作,还是与地方的合作、与演出公司的合作等各个方面,在合作方式、演出方式、运作方式等各方面,都收获了很多珍贵的经验,为我们以后继续尝试、继续探索、继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积累。在《日出》演出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很多戏剧界、影视界的文艺名人、明星来看戏,一方面,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和意见,另一方面,也表示出我们的一种态度:热烈欢迎他们今后也能够和我们合作,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应该说,我们的成功演出给了他们信心,很多导演和艺术家,都表示愿意和我们合作。各地的观众更是给了我们最大程度的认可。这一次到首都剧场(blog)演出,已经是《日出》第二次进首都剧场了,国家大剧院也向我们再次发出了邀请,评价我们的《日出》是今年戏剧舞台最精良、最完美的演出之一。我们计划,今后每年在完成部队演出任务之外,争取都排一部经典作品,并以开放的态度和外界合作,不仅展示我们总政话剧团的实力,也为戏剧舞台提供更多优秀的作品。”
正在治疗腿病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在看过总政话剧团的明星版《日出》后,激动地表示:“总政话剧团与地方的联合、牵手的做法是很好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部队过去一直是固守自己的那一摊,部队就是部队,有它特有的性质。但是,改革开放30年了,他们有这样的改变,这样的部署作为开端,并付诸于行动是很可喜的。这样面向社会,题材也更丰富。部队确实藏龙卧虎,非常棒的团队!有时拘谨在一个框框上是很可惜的。像《日出》这样的题材,积极地和地方合作,或与地方打擂台也好,是应该坚持的。特别是以名著动手,我为他们高兴!”对于今后的合作,斯琴高娃的态度很积极:“我现在还在治疗腿,他们也请过我了,等以后好了我很愿意参与。王延松导演和我年轻时就是朋友,长青春痘时就非常好。他这些年很不得了,他身上的潜质是不可多得的,非常佩服他。《日出》是传统、厚重的题材,但总政的版本用新的理念来处理,非常精彩,可喜可贺。我很喜欢女主演陈数,她的尺度、分寸把握非常到位。我看过她的《暗算》、《上海滩》,都非常好,有很深的潜力,我希望她越来越好。”
煤矿文工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也表示:“我看过多种版本的《日出》,总政的版本很有新意。导演王延松也给我们团拍过戏,他在导演手法上有独到之处。他导的《日出》无论是舞台背景、调度,还是对陈白露的处理,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让她介入每个环节之中,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剧本的深度,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这些都非常独特。总政话剧团是个历史悠久,实力非常强的剧团。他们搞了很多优秀的剧目,也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在整个话剧界是享有盛誉的。过去大家都觉得总政话剧团比较擅长的是搞部队戏,这次接触曹禺的本子我觉得更展示了他们另一方面的实力。演员阵容很强,邀请了地方的导演和演员,也体现了他们的一些变化。我们团的演员这次也参与在其中,演方达生的靳东是我们团的演员,应该说在里面是称职的。总政话剧团和我们是老朋友,以前在业务上也互相支持过。如果今后有机会,很愿意继续合作。我们也愿意参与排演一些部队题材,也希望他们和我们合作,共同完成其他领域和题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