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呼兰河》流出三大惊喜

说起评剧,除了那些老年的戏迷外,年轻人似乎很难提起兴趣。但是,在近日演出的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却向这个老问题发起了有力的冲击。刚刚落幕的第二轮巡演连续15场的演出,不但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评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评剧在发展中看到了自身的一条新路。

  一个思路:精品创作多元化

  连演15场、每场超过千人的上座率……评剧“呼兰河”获得了很大成功,也引起了全国艺术界的关注。国家大剧院甚至向“呼兰河”发出邀请,4月19日至22日期间去演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演出不但开创了评剧剧种首次进入国家大剧院的先河,也让《我那呼兰河》的全新思路跃然纸上,那就是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并重。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此次《我那呼兰河》15场巡演,虽然采取了团体和窗口相结合的方式,但是每场超过千人的上座率,以及不断掌声和好评,说明这出戏还是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很多年轻的、对评剧十分陌生的观众也是饶有兴趣,他们表示这种多元化的创作已经超出了评剧,非常具有可看性。这应该是这出戏精品和市场并重的结果。

  一条真河:价值远远大于36万

  当舞台上一条真正的“河”缓缓流淌,在观众面前呈现时,带给观众的除了震撼应该还是震撼,这也是这出戏的看点之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是创新!《我那呼兰河》之所以会得到各界的认可,除了有好剧本、好导演和好演员外,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对传统评剧的创新。戏曲怎么演,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接受与喜欢?表演形式的大胆突破,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依然是评剧的唱腔、评剧的音乐,但是却有话剧的念白,舞剧的魅力,再加上各种美轮美奂的舞美、灯光等让这台戏超出了传统评剧的意味,但却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舞台上那条花费了36元万制造的“呼兰河”,给观众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为评剧舞台布景立体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次尝试:市场已经开始培养

  如今沈阳的演出市场,除了那些门票价格高得吓人的演出外,似乎适合工薪阶层的并不多。一场门票价格极高的演出因为有企业的兜底,所以演出市场的好坏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这也是沈阳的演出市场日益窘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喊出了10元在中华剧场看话剧的口号后,在中华剧场上演的《我那呼兰河》也同样希望为沈阳的市场培育而努力。记者了解到,沈阳评剧院在15场演出中,每场都拿出300张门票在窗口销售,价格也是非常低的,虽然没有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但是每场都有几十张门票从窗口销售出去,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沈阳演艺集团总经理王平表示,之所以拿出300张票就是希望在不景气的演出市场中展现他们的信心,现在看来这一目的已经达到。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524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