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团最新排演的芭蕾名剧《奥涅金》将于2月27日至3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亮相。这部改编自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选取柴可夫斯基音乐素材,由芭蕾编导大师约翰·克兰科创作的作品,自上世纪60年代首演以来一直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
在艰难地买到《奥涅金》版权后,中央芭蕾舞团汇聚强大创作班底成功排演了这部作品。面对艺术,中芭很自信,因为自己征服了一座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面对票房,中芭很无奈,因为人们的观演热情远没有想象中强烈,是对作品缺乏了解,是市场不成熟,还是观演习惯有偏差?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冯英认为,原因不止一个,解决更需时间。
一部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用再华丽的语言去描述都是苍白的,敞开心灵去感受才是最好的途径。去年12月中芭的《奥涅金》在天桥剧场首演,被感动落泪的观众大有人在。“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古典芭蕾”,一位观众在走出剧场时情不自禁地说。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是第一个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成功扮演塔吉雅娜的亚洲人,她在看完中芭《奥涅金》首演之后赞不绝口,刚好今年郭淑珍将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再次搬上舞台,于是第二天她把歌剧创作团队的20多人带到天桥剧场集体观摩。
也许《奥涅金》是属于慢热型的作品,但冯英很着急,因为《奥涅金》中芭只能演三年。“按照惯例,引进作品的版权期限是3年,比如2005年中芭引进的《卡门》到今年已经到期,就不能再演了。《奥涅金》的版权虽然是去年12月才买到,但今年只有2月和12月团庆才上演这部作品,等你真想看的时候,也许就没有机会了”,冯英说。
冯英介绍,在《奥涅金》的版权购买上也费了一番周折,“《奥涅金》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他们到各地演出别人点名就要《奥涅金》,而世界上所有优秀的芭蕾舞演员都梦想跳这部作品,因此他们对想购买版权的芭蕾舞团要求是非常苛刻。中芭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愿望,但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要求先买《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是想看看中芭的水平”。最终的结果让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大吃一惊,该团艺术总监里德·安德森感叹,“能够迅速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演绎到这样境界的剧团只有中芭。甚至让我不得不很快回到中国,马上进行《奥涅金》的排练,来追赶这些可爱演员成长的速度。”
不为外人所知的是,从2008年8月25日《奥涅金》开排到2008年12月19日首演,中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奇迹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在舞剧排练初期,中芭演员最先做到的是人手一本《叶甫盖尼·奥涅金》,排练厅中,随处可见苦读俄罗斯名著的小演员们。为了准确把握人物特征,中芭还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孔庆东教授邀请来开坛教授俄罗斯文学,在首演结束后,孔教授对于郝斌扮演的“奥涅金”赞不绝口,“他读透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舞蹈随心而动,情感自然流露”。
为了演好这部戏,演员们还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碍,据冯英介绍,《奥涅金》是一部情感碰撞非常强烈的作品,剧中有好几处吻戏,但中芭的演员不习惯表演激情戏,有点不好意思,这让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很恼火,甚至气得离开了排练场,因为在他看来,演员在表演时要把自己抛开,在剧中没有自己只有角色,他的理念对演员触动很大,使得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
“很多人并不熟悉这部戏,但只要看过的人都说好,甚至后悔以前怎么没有留意”,观众的反应让冯英很欣慰,同时也引起了她的思考,为什么这么好的作品会遭冷遇?“虽然现在芭蕾舞的演出场次越来越多,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买方市场,喜欢芭蕾又愿意研究的人还只占很小一部分。另外,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是喜欢看自己熟悉的东西,很难接受新东西,去年有个企业要包场,一听说是演《奥涅金》就打了退堂鼓,我说你们先看看,不好可以退钱,当然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冯英相信,虽然改变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保证艺术质量,终有一天会得到观众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