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蜂巢到“巨蛋”:《恋爱的犀牛》情人节华丽转身

    2009年的情人节,除了玫瑰和巧克力,中国的年轻人还有另外一种庆祝甜蜜爱情的方式:相约去“巨蛋”——国家大剧院看话剧《恋爱的犀牛》。

    在制药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刘慧燕是一名忠实的“犀牛迷”。她第一次看孟京辉的这出戏是在2008初。她依然记得在北京蜂巢剧场的那个夜晚:“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此后不久,她特意把远在上海的男友拉到北京,重看了一次《恋爱的犀牛》。

    今年的情人节,她还想第三次观看这出话剧,不过地点从小剧场换到了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

    “今年是《恋爱的犀牛》诞生十周年。我觉得,就好像是我和男朋友十周年的爱情纪念。”刘慧燕说。她和男友长期身处异地却一直相恋至今。

    像刘慧燕这样决定看戏庆祝情人节的年轻人不少,包括海淀剧院和朝阳9个剧场在内的小剧场也洞悉行情,纷纷推出应景的爱情主题话剧。

    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无疑是其中一朵奇葩。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孙维维介绍,情人节那天的票早在月初就已告罄。他们把乐池都开放做了观众席,没想到新增加的座位也在三天内被预订一空。

    这出话剧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讲述犀牛饲养员马路疯狂而执著地追求邻居女孩明明,却未始终未获芳心的故事。该剧1999年在北大仓胡同首演,此后十年,历经了四个版本。

    十年间,《恋爱的犀牛》上演260场,观众达到20万人次。除了在剧场里的演出外,《恋爱的犀牛》也是在中国高校被排演次数最多的话剧,将近200所高校的学生在10年间演出了近千场。2008年,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专门建造的小剧场“蜂巢”剧场正式投入使用。

    孟京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恋爱的犀牛》的成功在于,这出戏讨论的是恋爱,但不局限在恋爱,而有更深刻的东西,“它穿透了世俗与诗意的界限”。他把这出话剧的精神总结为“执著”。

    十年前,这出话剧首演时,嘲笑声有之,奚落声有之,而支撑孟京辉的力量正是他对戏剧美学的执著追求。

    孟京辉说,好的作品必须是艺术。艺术的东西刚开始不被理解,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对戏剧本身的理解会深化,整个社会的审美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展延伸。

    但是,也有人怀疑孟京辉把原本只在小剧场演出的话剧搬上国家大剧院会损害表现效果。孟京辉对此付之一笑:“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能让廖一梅的文学性台词舞得更开。”

    2月12日《恋爱的犀牛》在国家大剧院初演时,全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和掌声证明了小剧场话剧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恋爱的犀牛》的十年,也是中国的小剧场话剧蓬勃发展的十年。小剧场话剧以其低成本和较高的观众参与度盛行于坊间。《北京晨报》最近报道,2009年北京人艺剧场和实验剧场及东单先锋剧场全年都被订满。

    当然,小剧场话剧也有自身的问题。话剧爱好者魏文婷说,像《恋爱的犀牛》这样的作品十年前可以说是先锋,但是现在类似主题的话剧越来越多,同质化现象严重。

    此外,小剧场话剧的价格让工薪阶层有些为难。

    经常看话剧的郭宝丽说:“看一场怎么也得花六七十元,有的要一两百甚至更多。话剧一百多年前舶来的时候就是给普通民众看的,而现在的票价不免让人望而却步。”此次《恋爱的犀牛》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最便宜的票80元,VIP票则要580元。

    不过,在情人节这个浪漫的节日,沐浴爱河的年轻情侣们或许不会计较这么多。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055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