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雾都孤儿》一桌两椅中呈现戏剧本质

   “一桌两椅”是中国传统戏剧美学的指代,以洗炼而见丰富。《雾都孤儿》是英伦的传统文学,从文本到影视剧,再到音乐剧话剧,长演不衰。英国TNT剧院的话剧《雾都孤儿》当然不可能是着意运用“一桌两椅”的手法,却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着相似的精气神儿,不在其它,仅仅是平朴中所能见到的硬功夫和真性情。


  从首都剧场到解放军歌剧院,两轮的演出都不火爆和卖座,因为《雾都孤儿》太容易让人想起图书馆里落尘泛黄的读本,它既不时髦,也不够另类,在当下争名利耍把式摆阔气的演艺环境里,只能落得个清寡的身影。好在,还有戏剧老炮儿尚能识得《雾都孤儿》的魅力。大家难得碰上这种渗透着戏剧本质力量的好戏来神交一场。


  这个剧在舞台上也的确就是“一桌两椅”的做派。棺材竖起来就是房门,铺上布就是床,根据情节需要,随便是个什么可以即景的空间。其实这一类的道具多用手法在当代的西方话剧表现中非常多见,也因此有人将西方现代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抽象理念同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联系在一起来看待。而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无论道具怎么用法,都是为了演剧的方便,是为了方便人物在剧中的表达,是要指向主人公奥立弗命运起伏的戏核。剧中众多角色由五个演员分别扮演也让人想到中国传统戏剧中兼扮的问题,这个做法除了让一个小剧团成员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有利于解决剧团流动演出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也让观众坐在剧场里真正领略了什么叫作戏剧演员。这个职业不是在舞台上做插科打诨式的卖弄,或者煞有介事的朗诵,也不是表现台词、形体和歌唱能力上的训练有素,而是让这一切能量释放到角色的塑造中,并且分身有术,带领观众到达真实可感的剧中情境。当然这一切的背后,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在做支撑。


  让人观后赞不绝口的是穿插剧中的音乐,没有一件乐器,仅仅是演员的和声和演唱,既渲染了情境,也让戏剧节奏张弛有度。音乐本身有着英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根据《雾都孤儿》改编的同名音乐剧的影子,和声方式和曲调风格都是循着那个音乐剧的腔板而行的。从这里我们倒是可以窥见英国人对待自己传统的态度以及其传统的一种延续性,包括剧情里奥立弗从孤儿院出逃的过程用了木偶剧的表现手法,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化传统中实现创新的方式。近年来中国的话剧创作中也多有“检场”和“说话人”一类传统戏剧元素的重现,却总让人感觉游离失真,不是由内而外的需要,而是一种摆设,一种应和重回传统的时髦论调的姿态。


  在西方美术里,正面画头像素描是非常吃工夫的做法,就像朴素而有味道的文字写作也非易事,那么戏剧里老老实实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清楚的同时又把剧作本身的精神和思想表达到位,同样是要有功力的。只有火候不到或功夫不深的时候才爱走刁钻偏执的路数。当然,有人可以以实验的态度抛弃传统的中规中矩,以多元化的观念大开为所欲为的方便之门,以娱乐的精神消解掉名著经典去重新阐发个人感怀。但是,在今天热闹非凡的戏剧界,是应该有个安安静静的声音去重提戏剧本质的时候了。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315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