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回眸 寻访龙须沟印迹

       今年年初,告别舞台55年的话剧《龙须沟》再次亮相首都剧场。虽然时隔多年,但围绕一条“龙须沟”发生的人生悲喜剧仍让人唏嘘不已。

  舞台上的《龙须沟》虽然源自现实,但却带有更多的演绎成分。那么历史上的龙须沟是什么样?昔日的龙须沟今日何在?这不禁勾起人们对过去的许多回忆。

  排污千米臭水沟垃圾垫起百姓屋

  1950年老舍创作的剧本《龙须沟》被搬上戏剧舞台,后来又被改编成电影,让天坛北门附近的这一条臭水沟成了新中国几乎人人皆知的地方。

  其实龙须沟并非自然河道,而是因为历史上北京南城一带地势低洼,老北京的雨水和城市污水多是自由流淌排放。这是一条城市排水沟渠,沟里的水质非常差。

  在1950年的北京地图上,还能清楚找到龙须沟的位置。从天坛公园西北角到红桥,全长约有千米。明朝时候这条水系就连接着陶然亭公园西北侧的池沼和护城河的东南端,也就是今天的龙潭湖。由于历史上很长时间这条沟并没有任何的实质作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已经变成了一条“垃圾沟”。

  据当年的记载,龙须沟一带的地质很差,地面由垃圾垫起来,5米以下才见原始地面。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卫生环境,1950年龙须沟改造工程正式开始。龙须沟工程的概算占到了当时全市卫生工程局全年预算的近1/5,可见当年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

        提到龙须沟周围的生活,老百姓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和电影里一样”。臭水沟约有4米宽,平时水不多,但是由于长期淤塞,一下雨,水就能漫过沟堤。沟堤的高度,大约是沟旁房屋的半腰,“一迈腿就能上房”、“一伸手就能摸到房顶”,居民们这样形容着沟旁的生活。

  居民们在沟堤旁与房屋之间一两人宽的小路中穿行。一段时间不下雨,龙须沟便干涸。“那里面什么都有,能想到的垃圾都少不了。一下雨,死猫死狗就都冲进了家里。”而且不少民房是用黄泥和渣土、碎砖垒成,每个夏天总要有几户人家的房子塌掉。

  记者用手持gps测算了一下高度,如今这条龙须沟胡同中地面大约为海拔38米,而前门一带地面的海拔高度约为42米,北京城市海拔为43.5米,也难怪这里一下雨就成为池塘了。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291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