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改编自电影导演法斯宾德的话剧——《爱比死更冷酷》于2009年1月8日回到蜂巢剧场来,每天演出结束后,导演孟京辉都会和观众进行1小时的演后座谈,观众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论自己对于这部戏剧的感受,孟京辉就每个问题很坦诚地回答自己的想法。
对于一部作品,有喜欢的观众,自然也有不喜欢的,近几天的演后谈中,一些观众都快人快语式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反方:首先感谢孟导和各位演员辛勤的工作,我认为这部话剧是孟京辉导演的话剧里面最差的一部,是不是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或者是感觉江郎才尽
正方:怎么会江郎才尽,孟京辉比起一些很二逼的导演,我说的是戏剧导演拿着国家的俸禄,拿着某些社会的资源来造,我觉得比他们相对来讲有一点点才华。瓶颈谈不上,一个好的艺术家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就是在一种矛盾聚焦散焦再往前进步,螺旋上升,然后有的时候又停滞,有的时候往前走的过程当中。我不认为这是孟京辉最差的作品?他最差的作品还没出现。
反方:形式上还是很新颖的,跟上次在国家图书馆说的一些声音的不对等感觉有一些没表达出来。还有一些,这个戏个人化的东西或者对法斯宾得比较了解的人或者看过他很多作品可能感受比较深,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般的观众来说,我们是没有这样的体验
正方:这里有一个悖论,你凭什么把你自己归结为一般的观众。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呢?你肯定有你的大学经历,你有你的文学背景,你有你的接收西方传承和中国古典文化传承的根基,你跟你们家楼底下卖包子人的智力是一样的,但是你们的经历不一样。所以你不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从这一点上来讲。刚才你说形式上还挺新颖的,仅此而已就足够了,形式上的创新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形式上的创新是创作艺术的一个很真诚的开始。
反方:孟京辉在话剧界相当于一个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进场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年轻人,我身边这些朋友提出批评还有周围人的反映让我感到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在被人去喜欢,不管孟京辉导什么样的戏都有很多人发自内心觉得他导得好,如果看不懂觉得自己的资历不够所以看不懂
我看这部戏的感觉,我不太了解艺术家要表达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你要排什么话剧,是不是主要根据您自我的一个感受比如说法斯宾得是你特别喜欢的一个导演,所以我就一定要把他的电影拍成话剧?我作为一个观众来说,作为一个中国的观众来说,我看了这场话剧之后我有一个什么感觉?我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而且从形式上我很不喜欢这种框框的感觉,隔着一层玻璃,我还是喜欢传统的话剧感觉,我感觉大家都是很真诚的交流,而且我可以对比如像别的话剧我会有这种共鸣的感觉。但是看这个话剧我觉得你的人物也好,形式风格也好,逻辑也好,完全都是那种国外人甚至是黑社会那套形式的风格,跟我有非常大的距离感。我这一个多小时看了一个没有办法引起我心灵上共鸣的东西,这一点我觉得很不过瘾。其实我来这儿就是想看一下孟导的话剧为什么让您成为这样一种符号,也许来的不是时候,或者我应该看《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或者《恋爱的犀牛》,看了爱比死挺失望的,这是我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