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开幕整一周年,这一天,水上明珠大放异彩,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首演成功、初战告捷,揭开了大剧院周年院庆活动的最大谜底!作为继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之后,国家大剧院在剧目生产上的又一力作,首部原创京剧巨制《赤壁》的“出炉”,再次显示出大剧院在艺术生产创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得天独厚的资源整合、吸纳能力。
当晚,一跨入大剧院正门,就能即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赤壁烽烟”。80米的水下廊道中,十余座近两米高、栩栩如生的“赤壁群雄”模型恭候两旁,东侧展厅的京剧展览灯火辉煌、人流如织,一切都让人恨不能马上坐进剧场,一睹为快。
歌剧院中,2000余座位更是座无虚席。一部臻求至真艺术品质的年终大戏“终露真颜”!大幕开启,观众时而屏气凝神,时而蹙眉轻叹,时而会心微笑,其间叫好声、鼓掌声更是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2个多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让观众直到演出结束,仍回不过神儿,久久回味其中。
神来之笔 “开场”、“亮相”总不凡
对于“赤壁之战”这样一个被观众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会有哪些与传统京剧不同的处理是人们最为好奇的。当晚,京剧《赤壁》的多处“神来之笔”,为现场观众带来惊喜连连。
琵琶声声舞俑翩翩 一扇门的绝妙开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幕未启,一段由缓入急的琵琶曲先声夺人,随着鼓声渐起、大幕拉开,观众立刻就发现了舞台的“诡异”。传统的京剧“上场门”在乐声中居然“动”了起来,30位身着汉服的舞俑袅袅娜娜,随着门的移动依次而出。随后舞台上灯光大亮,鼓乐齐鸣,金碧辉煌的铜雀台竟如魔术一般赫然现于台上。汉献帝高坐于铜雀台上与众臣僚同观歌舞,轻歌曼舞中一派盛世繁华。正当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之时,忽听一声震天锣响,所有人都暗暗一惊,原来,曹丞相到了。“铜雀兴兵”于是渐入佳境。回味整个开场过程,音乐、舞台、灯光巧妙配合,竟营造出电影“推镜头”般的视觉奇效。
曹操张狂 诸葛低调 众英雄的非凡亮相
不同于传统三国作品,京剧《赤壁》对于人物的塑造堪称“首创”。诸葛亮的年轻飘逸、曹操的不可一世、周瑜的虚怀若谷、小乔的大义凛然,几位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当晚在于魁智、李宏图、孟广禄、李胜素等梨园名家的精彩演绎中幻化成真,深厚的演唱功力或收放自如,或韵味醇厚,或高亢清亮,或婉转甜美,更让现场观众听“痴了进去”。最让老戏迷意外的是,几位主角的出场也均都不同于往。
曹操一声“挥长剑、扫六合,壮抒襟袍”的豪迈唱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段二黄导板转回龙再转原板的华丽唱腔,霸气十足,兼之孟广禄遒劲浑厚的演唱,细腻而不失豪放的表演,使曹操一亮相就势压群臣,博得了全场头一个“满堂彩”。
曹操张狂、诸葛亮低调,“舌战群儒”中他背对观众缓步踱入舞台,一边将头高高昂起,一边慢慢转身扫视群儒,在悠扬清丽的长笛交响中尽显人物道骨仙风,颇具深意的背影成就了京剧史上的第一次背着亮相。
小乔的出场则是走了两个“极端”,第三场“定计结盟”一开始,但见一身粉装的小乔,莲步轻移,身姿摇曳,一举一动都美得令人心碎;而第六场“火烧赤壁”中,已多年没有“戎装上阵”的李胜素更是再次穿蟒扎靠,头戴花翎,由“闺门旦”变身“刀马旦”,小乔更是在舞台上与孙尚香一起舞起了“快枪”。
统领三军的周瑜更显气度非凡。青竹婆娑的都督府内,周瑜手握兵书,坐唱出场。身着蓝白相间纹龙长袍的他,俊逸潇洒、气宇非凡,简直“帅呆”了。几位主演的出场一个比一个精彩,观众们的掌声和叫好也一次比一次激烈。
精彩无处不在 三场好戏高潮迭起
京剧《赤壁》扣人心弦,得益于剧本的凝练抓人。在有限的时空内,三条矛盾线索交织纠葛,串起了散落在三国战火中的闪光“珠玑”:曹操与孙刘横刀立马的军事对抗;东吴内部文臣武战降不一的激烈纷争;周瑜与小乔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及“流言”作为杀人不见血之利器对于故事情节的“催化”和“激化”。 英雄义、儿女情、家国爱贯穿其间,三国纷争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精彩无处不在。
“舌战群儒”:听的就是“一口气”
“舌战群儒”可以说是戏迷们最为期待的一场。舞台字幕刚一打出,不少观众就不约而同挺直腰板、伸长耳朵,准备“大饱耳福”。吴侯堂上的这场“唇枪舌战”,有如无形的“刀光剑影”。诸葛亮初试激将之法,语带讥锋,直指孙权。东吴群臣莫不惊恐,一拥而上将诸葛亮围于中央,剑拔驽弓的紧张态势,让观众都不禁捏了一把汗。尔后,诸葛亮以一驳四,东吴文臣张昭、虞翻、步骘、薛综轮番上阵,打起了“车轮战”;诸葛亮则神态自若,浑然不惧,你方唱罢,我立马反驳。众人顶着唱、连着唱、咬着唱,几个人的衔接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又一波三折。唱词之密、吐字之快、衔接之紧令人拍腿叫绝,70多句唱词似乎是从一个人口中一气呵成的,极为干净利索。台上越唱越激烈,观众越听越过瘾。一位老戏迷高兴地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利索’的舌战。整场戏大气儿都没敢出,先屏气凝神,后心跳加速,再到长舒一口气,听的就是这一口气,真找到了‘楼上楼’的感觉。”
“结盟定计”:小乔抛出“催泪弹”
“结盟定计”同样掀起了全剧的另一个高潮,小乔与周瑜生离死别的对唱成为全剧最催人泪下的“泪点”。被“祸起红颜”的流言中伤之后,“当家大青衣”李胜素在舞台上的一段水袖将小乔内心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小乔后退的步伐,长长的水袖蝶舞翻飞十余个回合,好似两道舞动的白练直舞得人心潮澎湃。与此同时,为刻画小乔决意赴死前百般纠结的内心,传统京剧中的“上场门”变为了写意小乔内心挣扎的一道“生死门”,随着小乔的步伐的移动,这道“生死门”也在时进时退,凄凄楚楚、令人心碎。而当丝竹遁去,全场鸦雀无声,小乔如泣如诉的那几声清唱更是令人肝肠寸断。记者观察到,现场除了不少女性观众眼里早已是闪动着泪光,周围的几位男士也显得分外伤感。
“泛舟借箭”:8分钟联弹对唱 操亮瑜“三雄会师”
第四场“泛舟借箭”,操、亮、瑜三人第一次同台亮相,而这也是三位英雄在剧中的唯一一次正式“会面”。“三雄会师”自然非同凡响:深邃的夜幕皎月高悬,露白风清的江面雾气弥漫,还未开唱就已透出几分悠远禅意。转瞬,曹操的艨艟舰船已立于左侧,而瑜亮的一叶扁舟荡游江中。三位英雄各抒胸怀,共论天下,看似各说各话,似乎又在交谈。老生,小生与花脸长达8分钟的联弹对唱更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不少观众都听得摇头晃脑,感叹:“这老生,小生、花脸的同时开唱,可真新鲜,头一回见,太好听了。”
美轮美奂 三大“奇观”震撼视听
《赤壁》在舞美方面的极致创意,充分打造了势之宏伟、景之瑰丽、效之神奇、境之禅意。“借箭”、“东风”、“火烧赤壁”几处更成为了当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奇观”。
飞蝗箭雨:忽如“匹练” 忽如“彩虹”
演出当晚, “草船借箭”将被如何演绎的悬念终于揭开了谜底。只听得巨舰上盛怒的曹操大喊:“与我万箭齐发!”,水光接天的江面上,蓦然垂下六、七重箭幕,每一重箭幕上,近百只羽箭“飞射而出”。配合着浓浓的“大雾”和变幻莫测的灯光,空中的箭雨颜色千变万化,同时又营造出逼真的急速运动感,忽如横挂长空的“匹练”,忽如穿越天际的“彩虹”,新创意与高科技共同打造的憾人景观,令人窒息。更充满奇思妙想的是,重重箭雨之后,一位身上扎满箭弩的“稻草人”和一位取箭的士兵出现在舞台中央,将“十万狼牙送公瑾”的战果以优雅的舞蹈进行了具象的写意,令人耳目一新。“借箭不光要有整体的纵览式体验,还要有微观的描写,所以我提取出稻草人和取箭士兵两个符号,用舞蹈动作给予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受。”《赤壁》总导演张继钢在此前的采访中如是表示。“这个‘箭’不仅借得气势雄浑,还竟有了一种浪漫的美感。”一位观众感叹。
百面旌旗画东风:“一面都不能错”
一场突降“东风”使赤壁大战尘埃落定。但如何描摹无形东风?《赤壁》在京剧特有元素“旌旗”上下足了功夫,歌剧院纵深48米的空间也首次全部启用。正当曹操兀自在舰船上为 “铁锁连环妙计”得意不止,刹那间,原本昏暗的舞台后部突然灯光通明,近百面的迎风招展的旌旗瞬间凸现。最不可思议的是所有旗子竟整齐划一的随“风”进行了180度的旋转,将“东风突降”的关键时刻生动刻画于台上。呼啦啦风声更紧中,战势突变。不仅“曹操”始料未及,所有观众也都大为吃惊。“太震撼了,”一位年轻的观众激动的感叹道,“没想到京剧的舞台几乎也可以与电影的镜头去媲美。”而这一胜景的“机关”所在,则是隐藏在每一面大旗下的特制鼓风机,要把每一面旗子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调整得完全一模一样,非常不容易,有一面旗破坏了这种整体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看着就会很假。主创团队为此进行了无数轮的调整和实验。”《赤壁》舞美总监高广健一语道破“天机”。
千里赤焰 火烧赤壁 以假乱真
“东风”、“借箭”之后,观众一直期待的“火烧赤壁”更是营造出超乎想象的的舞美奇观,将全剧推向了扣人心弦的最高潮,也将现场所有观众带向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知道“大事不妙”的曹操当即下令斩断铁索,但为时已晚。说到迟那时快,一支“火箭”直冲曹船,交响乐团与京剧“三大件”登时锣鼓齐鸣,由百丈红绸配合灯光奇效打造的“烈焰”顿时冲天而起!随着扣人心弦的鼓声,越来越多的“火焰”从战船四处腾窜而出,条条“火蛇”汇成“千里赤焰”,滚滚浓烟中,曹军士兵丢盔弃甲,仓皇逃命。最终,近7米高的艨艟舰船,不可思议的在战火中分崩离析,裂为数块,“灰飞烟灭”化作一堆朽木。配合舞台灯光所打造的通红炽烈、以假乱真的特殊效果,让人感觉整个歌剧院似乎都被烧“热”了,现场不少观众都啧啧称奇,更有人甚至完全进入剧情,不禁失声惊呼。
豹尾: 画龙点睛 妙笔收官 折射大时代下的大思考
全剧最终,诸葛亮的“把酒祭江”为京剧《赤壁》画上“点睛之笔”。炙烈通红的赤壁矶上,一袭白衣的诸葛亮 “仙人”一般,酹酒三杯,唱出了‘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无限感慨、唱出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及对和平的真挚渴求。
长达20余句的大段反二黄,豪迈、苍凉、更不乏悲壮,这也堪称全剧最精彩的唱段之一。于魁智融入各派所长的演唱一展杨派的韵味悠长,马派的潇洒飘逸,谭派的圆润柔美,悠远、深邃的意境让观众听来如痴如醉,掌声连连,许多老戏迷更是情不自禁的闭上眼随着锣鼓点颔首欣赏。
恢宏、厚重的结尾为全剧呈现出一个有力量、有深度的“豹尾”,也使这部根据历史题材改编的新作品折射出了超越时代的大思考,为全剧留下一串令人回味无穷、遐思无限的省略号。
在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疯狂的叫好声中中,“赤壁风云人物”悉数亮相舞台,再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意境,赤壁首演告捷!
“《赤壁》首演的精彩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当晚观众的热烈反应正是对这部作品最大的褒奖。”国家大剧院院方领导对《赤壁》首演的圆满成功也颇为激动,“感觉仿佛是你苦心孕育、一手栽培的孩子今天成材了,登科了。我们希望观众能够透过这部剧看到大剧院满心满怀的诚意。”
首演之后,在接下来的6天里,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将迎来之后的9场演出。同时由张建峰、王越、金喜全、王艳等当红梨园新秀联袂演绎的“青年版”《赤壁》更将以“后生可畏”之势在12月25日首次亮相。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共将有20000余观众见证辉煌时刻、领略国粹风采。
关于《赤壁》“不得不说”的一些事儿:
◆ 演员最多的京剧大戏:《赤壁》剧组共动员演员120余人,被北京京剧院王玉珍院长形容为在京剧舞台上“鲜有先例”。“备战借风”一场中,“靠旗龙套”的数量就达20位,再加上稍后出场的10名“单刀”,10名“女眷”及东吴众群僚。届时,将有50余人同时登台,大气场面令人过目不忘。“以往几个人大旗一扛,龙套一跑,就代表了千军万马,在保持京剧假定性、虚拟性的基础上,《赤壁》做了极致发挥。”执行导演石宏图说。
◆ 大剧院舞台运用之最:唯美视觉意境的打造,离不开丰富多变的舞台硬件。《赤壁》共运用了30余轨吊杆,91盏电脑灯,并将48米纵深空间全部启用,此三项都创下歌剧院舞台“运用之最”。
◆ 四幕软景精美至极:剧中将出现4幕具有透视效果的软景,打造多重视觉空间。这4幕18米宽、14米高的舞台软景全部采用手工绘制。独特的花纹和精致工艺对绘制者的要求非常高。平均每幕都需要五、六个工人连续赶制10余天才能绘制完成。
◆ 六大车台成就舞台“变形金刚”:将歌剧院6块车台同时启用,《赤壁》算是国家大剧院第一例。灵活的舞台调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演绎空间。金碧辉煌的铜雀台可以在30秒内消失;都督府内,高大廊柱瞬间“移动”10余米;半分钟内庞大战船登场亮相,《赤壁》舞台移步换形,变化多端。舞台因此成了魔术般的“变形金刚”。
候场区变身“展览馆”: 180余身戏装与百余名演员的行头统一摆放在歌剧院候场区内,活生生把歌剧院的后台变成了“京剧服饰展览馆”。十余种不同样式的帽盔码放成一排,光不同颜色的胡须就摆了6种,40多架流动衣车组成的“服装八卦阵”几乎占满整个候场区,连过道两旁都摆满了衣服和箱子。场面蔚为壮观,过往工作人员都禁不住停下开看看摸摸。品评,咂摸一阵。